审评杯是一种专门用于品鉴茶叶的杯具,在茶叶行业中应用广泛。而在茶友们泡茶时,也常常会选择用审评杯来尝试不同的泡法和茶叶。近年来,有不少茶友开始用审评杯来泡普洱茶。那么,用审评杯泡普洱茶是否适合呢?下面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普洱茶审评杯使用方法谨以此篇献给应试的孩纸们。
具有一定辨茶能力,喝得出好坏,说得出一二。
根据八种茶的茶类归属,分为壹、贰两种程序(简称壹,贰):
壹:西湖龙井,碧螺春,滇红,祁红,普洱散茶,茉莉花茶(其他茶类)
贰:安溪铁观音,条形水仙(乌龙茶类)
1、随机抽一种茶审评(八选一)
2、在审评样X号和参照样X号二者之间,找出与对照样2号(位左)品质最接近的审评样X号;
3、填写茶叶品质审评记录单。(范式)
审评茶样评定结果酱紫写:
审评样X号与对照样2号相比较:形状。。。色泽。。。内质香气。。。滋味。。。
综上所述,根据对照样2号,审评样X号,参照样X号之间等级差,判定审评样X号高于/低于对照样2号一级。
4、考试时间为40mins.。
干评台:
对照样2号罐,审评样茶罐X或参照样茶罐X。四只茶样盘(叠起),样茶称(感量为0.1g的托盘天平),抹布。
湿评台:
定时器(5mins.),叶底盘一排,审评碗(审评杯扣在审评碗中)一排。汤碗,碗内放茶匙、网匙。茶巾。左下吐茶桶,右下水壶和托盘。
干评台:
对照样2号罐,审评样茶罐X或参照样茶罐X,依次排开。茶样盘依次打开,与茶罐对应。第四只(作匀样用)位右。缺口相对,方便后续操作。
湿评台:
将叶底盘逐个翻下,将审评杯逐个取出。如果审评碗中有水,要倒进吐茶桶。
双手缓缓旋转2号罐,将茶叶倒入茶样盘中,可敲击茶罐,以防有茶末残留。(注意手法,这已经开始悄悄的匀样哦)。左手持茶样盘,右手持匀样盘,来回倾倒2~3次,使其充分拌和,即可观察茶叶外形,作出初步判断。
左手水平持茶样盘,右手指沿对角线划一次,再沿茶样盘两边划,意在从不同的部位取出适量的有代表性茶样(150g-200g)。要谨慎取样的质量和数量。这是整个审评的基础哦。将剩余茶叶倒回茶罐,盖上盖子。
依次,从其他两个茶罐中匀样,取样。
取天平。将两个秤盘轻轻扣击,保证无残余茶末。调节天平(刻度为零,指针指在中间粗红线)。手指勾取至茶叶最底部,称3g,倒入审评杯中。依次称重。保持天平与茶样盘一一对应。结束将天平归零,称盘落起。归位。(tips:茉莉花茶称重时,需剔除残留在茶叶中的花渣,以免影响审评结果)
左提杯盖,右提水壶,注入热水的同时,按下定时器。依次将热水注入审评杯,审评碗中。注意控制水量,满而不溢,水面与月牙缺口齐,盖上杯盖。
双手拿住茶样盘对角的边沿,运用均匀手势往复波动,意在筛旋使茶叶在样盘中分成上、中、下三层,粗大轻飘的浮在表层,较紧重实的集中于中层,碎末茶沉于底层。观察茶干,判断茶叶拼配是否合理,审评各段茶的组合、老嫩、净度等内容。
双手拿住茶样盘对角的边沿,分别用左右手颠簸茶样盘,使均匀分布在样盘内的茶叶收拢成馒头形。双手再轻轻推送一下,使茶叶居中,放下茶样盘,观察茶干。
双手拿住茶样盘对角的边沿,然后双手同时作上下簸动,使盘内细小轻质的茶叶簸扬在样盘内茶叶的前方。观察茶干。
定时器响起,立刻按下,依次出汤。抓稳评茶杯盖子与杯身。始终保持台面干净。
撩净茶渣,对比汤色。主要看茶汤的色度、亮度和清晰度。
主要闻香气的纯异,香型,浓淡,鲜陈等,凡有烟、焦、酸、馊、霉等均属异气。
主要按纯异、浓淡、醇涩、鲜陈、爽滞等来评定优次。
主要是判断香气的高低,香型,浓淡等。
主要按纯异、浓淡、醇涩、鲜陈、爽滞等来评定优次。
当叶底温度接近室温时,嗅茶叶的香气,若香气较高,说明茶香高持久。一般好的茶叶,香气维持的时间久一些。差的茶叶或低档茶叶多有粗老气。
主要按浓淡、强弱、鲜滞、爽涩、苦甜及纯异等来评定优次。
将叶底全部倒入叶底盘中,拌匀、铺开、掀平,观察其嫩度、匀度和色泽。用手指按掀叶底,感受叶张的软硬,观察叶张的厚薄,芽头和嫩叶的含量等。
干评台:
茶罐位置依次为2号(对照样),审评样,参考样。茶样盘落起。
湿评台:
定时器归零。将所有物件放在茶盘里,端走清洗。茶巾抹干外部,归位。
Ps.心中确定审评样时,即可开始着手写评语。二:普洱茶内质审评采用的审评杯容量是多少
普洱茶喝的时候要洗茶,普洱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成的紧压茶或散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质,经过时间的陈放,其茶內物质处于沉睡状态,而洗茶可使得茶叶与温度、水分、氧气充分接触,从而激发茶叶的活性,有利于唤醒和诱发茶香以及茶味。
三:审评杯宜要选用什么杯
把盘、泡茶、看汤色、闻香气、尝滋味和评叶底...
样盘、茶匙、审评碗、定时器、茶样称和吐茶桶...
茶叶审评,一向是精准而严谨的指尖艺术,然而对于普洱茶来说,现行的审评体系无论多专业,似乎也不够全面。
今天,陆离就以一介茶人的身份,聊一聊普洱茶审评制度的不足!
现有审评不够严谨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武王伐纣时期,但几千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直到近年来价值才被真正发掘。
也正是由于起步较晚,普洱茶的茶具,茶艺,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尤其是普洱茶的审评,往年更是在照搬绿茶和乌龙茶的审评体系,虽然现在有所调整,但在审评方法上,不符合普洱茶特性的情况时有发生!
现在业界在用的茶叶审评方法,主要是最传统的五项评茶法,和相对更细致的八因子评茶法。
但陆离认为,这两种方式,其实都已经不适合用来审评普洱茶,具体原因如下:
五项评茶法,要审评的分别是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这五项在经过干评和湿评后,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说是五项,其实是五大类,每一类都包含了详细而全面的审评点,陆离大致列出了专业审评的几个必审点,若有遗误,还望各位茶友指正:
茶叶在每个必审点的不同表现,都有专用的评茶术语与之一一对应。也正是因为这份严谨与细致,五项评茶法是业界常用的感官审评方法,
八因子评茶法,则是把审评拆分成了内质和外形两大部分,其中内评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外评形状、色泽、匀度和净度。
这一审评方式盛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但由于内质和外形审评相对割裂、 外形部分得分占比过大等缺陷,现在已经很少再使用这一方式了。
但不管是曾经的八因子评茶法,还是现行的五项评茶法,都只是一种万金油般的通用审评法,没有与普洱茶的特性完美结合,也无法精准评出普洱茶的好坏。
这方面陆离可以举很多例子:
普洱茶中的古树茶,不仅有更丰富的内质,而且还有独特的山野气韵和山头特征,带来感官上的茶气体验。再比如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关键——仓储状况的审评。
普洱茶在原料上就异于其他茶类,云南大叶种的内含物质更丰富,因此普洱茶的茶气更足,耐泡度更高。
这些至关重要的普洱茶品质特征,在通用审评法都没有对应的审评项目。从这个现状上看,审评方式的更新势在必行。
审评更新势在必行
第一,传统审评的冲泡时间不适合普洱茶,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现行的冲泡方式,是使用审评杯泡三到五分钟左右。这一时间适用于大多数茶,但在冲泡普洱茶时,先析出的是氨基酸等香甜物质,苦涩物质是后析出的。
在这种情况下,5分钟的冲泡时间就显得格外漫长,茶汤也会变得苦涩不堪,尤其是古树茶的独特山韵,会被苦涩完全掩盖。
因此,陆离认为普洱茶的审评,要从一泡变为至少两泡,第一泡只用10~20秒即可出汤,重点审评茶汤的香甜和韵味。第二泡才是正常的3~5分钟,重点审评滋味、回甘生津和不足缺陷。
第二,现行的审评内容不够全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补充:
仓储。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灵魂,而仓储条件的好坏,则是这份灵魂纯净与否的关键。同一份茶在不同仓储下陈放,一年后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审评中应增加仓储一项。
具体的仓储审评内容,至少应包含茶叶的纯净度,是否有受潮味、仓味等异味,茶叶的香型是否转化,转化程度如何等等。
第一,舒适度。陆离个人对好茶的定义很简单,那就是喝完感受浑身舒适的,就是好茶。具体用语如苦涩久退,锁喉感、腻舌感等,都是舒适度不佳的体验。
第二,回甘生津。这是普洱茶的一大特点,尤其在审评古树茶时,回甘生津应成为茶叶品质的重要衡量指标。
第三,平衡与协调性。普洱茶的感官体验异常丰富,正因如此,香、甜、苦、涩等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总体的协调性,才更体现一款茶的综合实力。
尤其是茶汤的苦味和涩感等体验,能和香味和甜感达到均衡时,饮茶时那种相得益彰的舒适感,就会油然而生。
第四,茶气。喝茶过程酣畅淋漓,品饮过后面色红润。茶气和舒适度相似,都是一种相对主观的体验,在审评时可能不太好把握,但也应列入审评环节中,特别是在审评古树茶时。
第五,耐泡度。耐泡度一直是业界检测茶叶树种的重要指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叶种与小叶种、古树茶与台地茶的耐泡度差异悬殊。
普洱茶,堪称六大茶类中的奇葩,但论普洱茶众多分类中的生普一项,除了六大茶类兼有的色、香、味、形外,还有独特的茶气和陈韵。
正因如此,普洱茶的审评就不只要调动嗅觉、视觉和味觉,而是全身心投入地感知,这款茶的香韵、气场、活韵,并结合原料加工和仓储这三大环节,给出客观真实的综合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