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市叶峰茶业官网

襄阳茶叶批发市场(襄阳的茶叶市场行情怎样)

襄阳茶叶批发市场是一个集茶叶批发、零售、加工、品鉴于一体的全国知名茶叶交易中心,位于湖北省襄州区,拥有近千家茶叶企业进驻,每年销售额达数亿元。这里汇聚了中国各地名优茶种,包括龙井、铁观音、普洱等,远销国内外,是茶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襄阳茶叶批发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高质量服务也备受业内和消费者的赞誉。

襄阳茶叶批发市场

一:襄阳茶叶批发市场在哪里这里是黄石吧,你问襄樊那里有茶叶,没问题吧二:襄阳茶叶批发市场在哪里进货

1、汉家刘氏茶。产于襄阳谷城县。该县位于神农架、武当山交界地带,具有奇、险、美、雅、古五大特色的国家森林公园大薤山,是神农架、武当山旅游带的重点景观之一。谷城在历史上是绿贡茶的主产地。宋朝大书画家米芾曾题“汉家刘氏茶坊”匾牌。

2、磨坪贡茶。这是湖北襄阳市南漳的特产。磨坪贡茶因产于南漳县李庙镇磨坪寺村而得名,历史悠久,品质超群,古代就以“味芳美”而著称,备受封建朝廷的青睐。“磨坪贡茶”系列产品现已获得国家级多项大奖,名声大振。

3、襄阳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阳红是湖北襄阳市保康的特产。在这片极具传奇色彩和文化品位的大地上,中华茶祖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草、植五谷,三国茶神诸葛亮也曾在隆中躬耕十年、卧龙出山、三分天下。作为茶叶主产区的南漳、保康、谷城山区位于荆山山脉接武当山余脉的地区,处于北纬三十二度茶叶黄金生产线,气候独特,所产红茶、绿茶俱佳。

4、保康松针。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的特产。保康松针茶其品质特征:外形紧直,圆润光滑,呈翠绿色,内质香气清高,汤色嫩绿,滋味醇厚,叶底肥嫩饱满。保康松针是条形绿茶的一种,产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保南店垭镇和保北黄堡一带。

5、九皇山云雾茶。由于受高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单宁,芳香油类和维生素较多等特点,不仅味道浓郁清香。

6、襄阳高香茶。获国家商标局批准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阳高香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对推进该市茶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积极作用。

7、薤山叠翠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鄂西北秦巴山脉谷西南山区高寒地带的高山茶、有机茶,生长在秦巴山余脉大薤山的富硒带上,位居全国百家产茶大县之一,茶产业已发展成为谷城农业经济四大产业之首。

8、保康绿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康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记载。近年来,茶叶种植面积扩张迅速,产量不断增加。保康绿茶以高香著称,其特征是茶条紧密,汤色浓绿,滋味纯正,香高持久。名优茶主要有银剑、菊花茶、松针、毛尖、炒青等几大系列。

9、五山玉皇剑茶。这个系列的产品特色是扁直似剑、翠绿显毫、汤色清亮、嫩香持久、滋味甘纯、叶芽嫩匀。富含茶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多种天然营养成分。

10、刘猴大白毫。这里气候温和,土质呈弱酸性,适宜茶叶生长。刘猴镇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产业是刘猴镇重要的支柱产业。境内山川丘陵上,茶园密布,目前已形成1万亩优质福鼎大白豪茶园。

三:襄阳茶叶批发市场有哪些

盛夏时节,在湖北省保康县安茗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农们正忙着晾晒发酵好的红茶,空气中弥漫着馥郁的花果香气。

“春天采摘的绿茶甘、鲜、爽,夏天制作的红茶浓、甜、顺,各有千秋。目前,我们打造了店垭神农、玫瑰红、桂花红等一批优质的保康茶品牌。”站在晒场上,合作社负责人安世明自豪地介绍。

像安世明一样,如今,在保康直接或间接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人员已达3.95万人。从业群体背后是保康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加快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底气。作为襄阳高香茶核心生产区,近年来,保康县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有机特色,全面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产业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保康茶也从枝头嫩叶成为案头香茗和对外名片。

好山好水出好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保康县地处北纬28°至31°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上,四季分明且降水集中,是生产优质茶的绝佳产地。近年来,保康县把发展以茶叶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保康山区茶业特色的路子。2021年,全县茶叶年销售收入7.5亿元,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保康县也先后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和“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等称号,连续4年获评“中国茶叶百强县”。

7月,城关镇官山世外茶源的茶山上弥漫着阵阵茶香,碧绿连绵的茶垄层层叠起,泛起阵阵绿浪,令人倍觉惬意。茶场负责人秦小丽正热情接待着到此观光的客人,她笑着向

秦小丽早年一直在外闯荡,2014年,回到家乡的她看到昔日红火的茶厂变得破旧荒芜,传统制茶手艺也濒临失传时,当即萌生了回乡办厂的想法。

建茶园、请师傅……秦小丽用3年时间恢复生产,让官山茶在襄阳市乃至湖北省打开了市场,站稳了脚跟。在2019年的襄阳市茶叶评比中,官山茶在78个茶叶样品盲评中获得金奖。

保康县为了持续提升茶叶品质,每年整合2000余万元扶持资金用于茶叶产业发展,重点从新建茶园、低产茶园改造、加工提档升级等六个方面,对茶农、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进行奖补,全县大力推广茶叶绿色生产模式集成技术,推进茶园基地由有性繁殖衰老品种向无性系良种转化,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转移,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一幅茶叶增效、茶农增收、茶区增绿的生态画卷在保康徐徐展开。

高位推动促发展

“分装要仔细,动作要轻柔……”在保康县店垭镇格栏坪村,当地制茶带头人向兆常正在指导员工包装茶叶。向兆常沏好茶请

“我们本地茶叶充分体现了保康绿茶独有的高栗香、甘醇爽口与回甘持久的特点,格栏坪茶叶也成为第一批被授权使用‘襄阳高香茶’这一区域品牌的产品。”向兆常说。

从最初的承包茶园“小打小闹”,到如今成为保康县楚原生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兆常的茶叶之路也历经坎坷。保康茶叶起步之初,面临规模小、品种差、品牌弱和低产低质低效的窘境,向兆常的茶园同样受困于此。“那些年保康的茶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竞争异常激烈,但因为产品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导致大量茶叶滞销。”向兆常不服输,继续狠抓产品质量与管理,外出奔波跑销售,不仅提升了企业效益,还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村民致富。

向兆常由小做大、由弱做强的经营之路,也是保康破局突围,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保康县不断加强茶产业链整合,大力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确立高规格茶产业链工作机制,由县委书记冯云波担任茶叶产业链链长,成立工作专班,组建专业团队,下大力气、拿硬举措扶持茶叶产业发展。2018年,保康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出台《关于突破性发展茶叶产业的实施意见》,对茶叶产业发展做出新的目标定位,全力打造“中国有机名茶之乡”,掀起新一轮茶叶产业发展高潮。到2022年底,将建成5个茶叶重点镇、50个茶叶专业村,生态标准茶园达10万亩,培植1家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10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

龙头引领聚动能

走进保茶集团智能化茶叶生产车间,阵阵茶香扑鼻而来。茶叶鲜叶经过清洗、杀青、揉捻等环节后,被自动包装成精美的成品茶,整个流程实现了无人化生产。

为进一步整合产业链,助力保康茶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从“卖资源”向“卖品牌”转变,2019年,保康县引进国家茶业重点龙头企业——萧氏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当地建设保康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保茶集团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手笔,是今年4月3日建成投产的襄阳高香茶智能化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总投资6200万元,引入国际领先的智能化茶叶加工设备,可完成名优绿茶、红茶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洁净化与低能耗生产。“设备可利用热风、蒸汽、红外以及锅温等‘三位一体’的杀青技术,保留鲜叶的氨基酸含量,使茶叶口感鲜爽醇厚。”保茶集团董事长肖德雄表示,生产线年加工能力可达2000吨,将有效助推保康茶叶加工能力、加工水平、茶叶品质全面提升。

龙头企业的入驻,补全了保康茶叶产业的短板,解决了茶产业小弱散乱、产品附加值低及营销模式落后等症结。至此,保康依托龙头企业实现了生产标准、工艺流程、设计包装、品牌经营的“四统一”。如今,保康11个乡镇、189个村、19427户种植茶叶,拥有101家茶叶加工企业、268家茶叶经销门店,茶叶成为山区群众名副其实的致富“金叶子”。

提质增效创品牌

今年4月,一场“舌尖”上的品茶盛宴在保茶集团茶学院举行。茶业专家齐聚一堂,看茶色、闻茶香、品茶味……对“保康毛尖”系列新品进行品鉴。其中,“康针”“保康毛尖”“保康红”三个茶叶新品,让保康茶叶品牌再添新名片。

过去,保康茶园、茶企各自为战,茶叶品牌众多,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强势品牌的引领,市场影响力较小。为了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区域公共品牌,保康将品牌建设作为引领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推行“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策略,推动品牌与产业、产品、市场有机结合。

“我们在‘襄阳高香茶’市域公用品牌框架下,重点打造‘保康松针’‘保康毛尖’‘保康绿茶’‘保康红’等保康高香茶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全县改造低产茶园2万亩、新建生态高效茶园6万亩,力争以产出‘好东西’助推打响‘好品牌’。”保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杨先强介绍。

目前,保康县已注册“保康绿茶”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获“中国驰名商标”的茶叶类商标1件,“绿生”“荆山锦”2个国家驰名商标获商标保护,15家茶企获“襄阳高香茶”地理标志使用权,以“保康绿茶”为品牌的茶叶专营店达330余家,2家茶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

保康县委书记冯云波表示,保康将抓住省、市特色产业链建设机遇,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保康茶叶特色产业链,构筑品牌“叫得响”、产品“销得出”、茶农“富得了”的产业振兴格局,力争到2025年,全县茶叶面积达20万元,茶产业链综合产值超15亿元,到2030年,建成全域有机茶叶县。

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康全县只有不到70亩的茶园。1994年,保康县委、县政府决定把茶叶作为多种经营的龙头产品进行规模化发展,在全县实施茶叶“51524”工程,掀起产业发展高潮,到1999年,全县茶叶基地已发展到11万亩。

进入新世纪后,因受茶叶市场开发面不足、品牌效益尚未形成等因素的影响,保康茶产业发展放缓。县政府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着手建设有机茶基地,并在2004年,把茶叶产业作为保康农业“一县一品”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

近年来,保康县始终把发展以茶叶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联合体+合作社+专业茶厂+农户”的运营模式,狠抓优质茶基地建设,在高标准新建标准化茶园的基础上,实施低产茶园改造。经过多年努力,全县基本建成了5个2万亩以上的茶叶重点镇与50个1000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规上企业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5家。

茶旅融合是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随着郑渝高铁的开通,保康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保康品茶赏景,这将促进当地消费,提升保康茶叶品牌价值,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产业是发展之基,保康县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在以保茶集团为首的龙头企业带动下,构建茶叶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用“一片绿叶”敲开了致富大门,茶叶产业成为保康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这片“绿叶”也将敲开更多人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