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市叶峰茶业官网

真实大红袍与大红袍的“六性”

在中国所有名优茶中,最神秘、最有争议的也许就是大红袍了。凡此种种,真真假假,一传再传,于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大红袍越来越神。高耸在崖壁上,蒙着一层永远的光圈。也因此产生许多误解。所以,当近年来市场上出现大红袍茶时,许多人产生怀疑。

真实的大红袍与大红袍的六性

凡到武夷山旅游的人,九龙窠崖壁上的六棵大红袍母树是必看景点。导游们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说着关于大红袍的种种传奇故事。夸耀它的神奇功效,治过皇太后的鼓胀病,治过赶考状元的感冒。大红袍的茶名,就是皇帝御封。自豪它的珍稀高贵,母树茶一年仅产数百克,数年前曾在市场上拍出过20克20万元的天价。政府也为此而投保一个亿!解放初的一段时间,为了保护它免遭阶级敌人破坏,国家派了部队去看守。直到今天也还有专人看管,专人监制呢。

真实的大红袍与大红袍的六性

一、作为茶树品种的大红袍

事实上,大红袍,既没有传说的那样神秘,也不止九龙窠那几棵。它,首先是一个优良的茶树品种。大红袍茶树之名,历代县志以及《武夷山志》均未记载,正式出现的时间是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证据就是九龙窠崖壁茶树旁的摩崖石刻:“大红袍,民国三十二年 吴石仙题”。吴是民国初崇安县长。将题字搬上摩崖的,是天心寺僧人。据武夷山老茶人们说,九龙窠崖壁上的那几棵茶树,以前叫“奇丹”。是一种灌木型中叶种茶树,紫红芽叶,属武夷山本地野生种。民国时《蒋叔南游记》中记载,除了九龙窠,天游岩、珠帘洞等处也有生长。产量极少,不过一、两斤,因此价格昂贵。岩茶专家姚月明回忆,当代茶圣吴觉农四十年代初在武夷山进行茶种调查时,也曾在北斗岩发现过大红袍。奇丹之所以改名大红袍,据说是当年吴石仙游览天心寺时,僧人以茶招待。吴品赏之后,大加赞叹。于是,住持便带他去九龙窠看茶树。时值黄昏,夕阳如血,丹岩如火,映衬的茶树红光闪闪,如同披了一件红袍。吴石仙问起茶名时,住持脱口而出:大红袍。

大红袍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张天福。这位后来成为茶界泰斗的茶学专家,与后来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抱着科学救国的伟大理想,先后来到武夷山,进行包括大红袍在内的茶树品种调查,遗憾的是,他们的研究,因为时局动荡,刚刚开头就中断了。真正进行实质性研究工作的,要数姚月明与陈德华。姚月明系解放初安徽农大毕业生,来到武夷山后,对大红袍产生浓厚兴趣,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80年代无性繁殖成功了大红袍。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他的研究只能悄悄地进行,移植的茶树只能以“北斗”名之。陈德华系五十年代福安茶校毕业生,80年代任武夷山茶科所负责人时,应用无性繁殖技术,也培育成功了大红袍,同时制作出成品茶。

所谓的无性繁殖技术,就是剪取茶树顶穗,直接扦插到别处,经过细心管理,培育成茶苗的技术。与有性繁殖(利用茶树种子繁殖)相比,无性繁殖具有繁殖速度快,母本性状保留完整的特点。事实也证明,无性繁殖的大红袍茶树,基本性状与母本完全一致。再次繁殖的大红袍(俗称“第n代”),性状也同样稳定。

上世纪末,大红袍开始大面积推广,成为武夷山茶树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

二、作为商业品牌的大红袍

大红袍,也是一个茶叶品牌。作为茶树品种的大红袍,与作为茶叶品牌的大红袍,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是茶树,只为后者提供制茶青作原料;后者则是经过制作的茶叶产品;前者只能看,后者既能看又能吃。换个说法就是,前者是游客观赏的茶,后者是茶客品味的茶。

8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武夷山的旅游事业的发展,知道和喜欢大红袍茶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单一大红袍茶树为原料制作的成品茶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为此,陈德华率茶科人员又研制出了一种以大红袍,水仙,肉桂等优良品种为基本原料的拼配茶。自从茶叶成为商品,拼配技术就产生了。茶叶生产过程,是一种很特殊的过程。由于茶青的来源不一,采摘的时间不一,做青技术不一,每一个制作环节包括烘焙火候的掌握,都有可能影响到成品茶的质量。所以尽管是同一个茶厂,每一批生产的成品茶,质量都不一。而市场上对商品茶的质量要求,却是有标准的。为了保证商品茶符合市场标准,就必须将不同批不同质量,不同特点的成品茶,进行科学拼配。当然,这种拼配,需要相当的经验与技术。而在不同品种间进行拼配,技术的含金量更高。陈德华将这种拼配茶也名之为“大红袍”。经专家们审评,完全具备优质成品岩茶的所有特征,可以作为商品茶投放市场。事实上,这种产品,此后成了武夷山茶科所热销的王牌产品。那种由陈椽题名大红袍,印着玉女峰图案的红色小包装茶,在相当时间里,从武夷山走向大江南北海内外。直到现在,依然是最醒目的大红袍商品茶标志。

大红袍商品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武夷山的许多茶厂纷纷效仿,生产冠名“大红袍”的商品茶。生产的厂家多了,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现象。甚至出现外地厂家生产的冒牌“大红袍”。 因此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为了保证大红袍商品茶的质量,武夷山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制订了包括大红袍在内的国家强制性岩茶质量标准,实行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制度,并为包括大红袍在内的传统岩茶制作工艺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同时,对武夷山茶叶市场进行整顿,实行上市审批和茶叶专销点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大红袍商品茶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大红袍的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红袍商品茶已成了武夷岩茶的品牌代表。

如今,经过武夷山新老茶人们的努力,大红袍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红袍商品茶数量也不断增长。大红袍,终于从神话走向了现实,从高高在上走向了千家万户。

大红袍魅力“六性”

武夷岩茶(大红袍)以其神奇的丹霞地貌的生长环境,独特的制作技艺,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妙不可言的岩骨花香,引领着时尚茶饮潮流,展示着它茶王独具的魅力。

魅力1:生长环境的特殊性

首先,武夷岩茶生长环境的气候好,常年云雾缭绕,湿度大,雨量适中,日照少,且多为“漫射光”或“散射光”。武夷岩茶多生长在丹山谷壑、岩凹、涧坑之间。其次是土壤好,武夷岩茶生长的土壤大部分介于烂石与砾壤之间,故此所产之茶具有岩骨花香之品质。第三是生态好,武夷岩茶绝大部分分布于丹山峡谷或沟隙之中,素有“盆栽式茶园”之说。

魅力2:制作技艺的独特性

武夷岩茶(大红袍)采用传统制作技艺,是武夷茶农集体智慧的结晶。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拣剔-归堆-复焙(炖火)是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主要工序。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目前正在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魅力3:文化底蕴的丰厚性

一是历史渊源早,可追溯到汉代。二是名人佳士多,武夷岩茶一直就是历朝皇帝、达官显贵的饮品,也是文人墨客的钟爱。三是题材丰富广泛。四是形式多姿多彩。武夷茶文化从历朝历代皇帝品饮赞誉到文人墨客吟诗作画,再到民间斗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五是内容博大精深。关于武夷茶的诗词至少在200首以上,文赋在60篇以上,近、现代文章更是不计其数。六是誉满海内外,武夷茶早在明代就开始贸易流通海外。

魅力4:品牌建设的创新性

一是品牌创建。2002年武夷岩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3年武夷山市获全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被评为全省著名商标。二是品牌监管。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制定了武夷岩茶(大红袍)强制性国家标准。市政府投入500多万元建立了武夷岩茶(大红袍)质量检测中心,对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全程进行质量监管。三是品牌营销。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武夷岩茶的品牌宣传推广。

魅力5:品种培育的优质性

大红袍位于众多珍贵名丛之首,现今“大红袍”有两种内涵。一是品种概念。无性繁殖的大红袍其品质保持了母树大红袍的独有品质和韵味。后来,武夷山市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现今达4万多亩。二是品牌概念。2005年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武夷岩茶品牌资源,用“大红袍”品牌作为武夷岩茶品牌代表。

魅力6:岩骨花香的钟爱性

品饮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岩韵较精准的是晚清梁章钜在《归田贞记》中记载的“香、清、甘、活”。茶叶专家骆少君曾说“武夷岩茶一旦被消费者真正感悟之后,便会产生强烈的偏爱及无限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