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茶香记】黄叔家的明前高清视频
清明刚过,有朋友送龙井茶来,特别指明产地是翁家山。杭州的茶素有“狮龙云虎梅”之说,翁家山地处于狮峰、龙井中心,北有天竺山北高峰作屏障,既挡西北寒风,又纳南来湿润空气,山谷雾气笼罩,林木茂盛,溪涧纵横,土壤肥沃,生态条件得天独厚。那里的茶,品质无疑是很好的。
知道翁家山,是年轻时读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小说以桂花为喻,叙说了老郁和翁则生、莲的友情。去杭州,错过《迟桂花》的故事发生地,无论于文学还是于茶,在我看来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今年七月,我和殷慧芬又去中国作协杭州创作之家休养,抵达首日,我们放下行李,即直奔翁家山。翁家山的交通比80多年前老郁去时方便了许多,不用坐黄包车,也不用坐公交到四眼井再步行,如今一辆87路就可直达。
只是到了那里已完全没有老郁笔下的那种山村的感觉,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两旁全是茶铺茶馆,几辆时髦的小轿车泊在路边,商业气息颇浓。我来回走着,竞找不着去茶山的路,这时一位阿婆主动与我搭讪,问我是想吃茶还是买茶,我说我是来看茶山的,“你们家有没有茶园?”她忙说:“有,有,我领你去看。”阿婆70多岁年纪,身体却很健,也很热心。
一条不起眼的曲折小道,两边的村舍也已远非老郁笔下的屋瓦和白墙,一幢幢多是琉璃瓦彩钢窗,连大门都是金属的,富丽堂皇,如同别墅。上上下下走了十几级石阶,穿过村舍,我们终于看到大山深处的茶园。高高低低的绿山翠谷如碧波起伏,茶园中簇立的一棵棵大树,如高高扬起的风帆。环境幽静而气势恢宏,我心顿觉开朗,难怪老郁在80多年前就感慨“原来翁家山是在这样的一个好地方”。翁家山龙井茶的好滋味就源自这片远离尘嚣的好土地。
我和阿婆边走边聊。阿婆姓蒋,本是杭州城里人,十多年前女儿和翁家山的一位年轻茶农恋爱,旁人都认为这门婚姻不会成功,城里漂亮的白领姑娘怎么会嫁到乡下山里来?谁知阿婆的老公太喜欢茶,到翁家山一看这满山遍野的茶园,便一口答应了这门婚事。阿婆家有茶园5亩,虽然老伴去年已过世,但一家人对这门婚事仍无丝毫懊悔。
城里女子来山村当茶姑,是件新鲜事。老郁在《迟桂花》中对翁莲采茶、焙茶虽有笔墨描写,但我却仍无法想象城里姑娘与翁家山茶园如何融洽的场景。
翁家山有一级茶园650亩,阿婆家的5亩在这起伏的绿色山谷中也许微不足道,但作为一户茶农,她家的收入不比城里人差。阿婆家茶的价格,她说头采茶每斤卖3000多元。如果纯粹是自己喝,实惠点,不一定要头采茶,清明前后一二天就可以了。阿婆说:“清明前后的茶价格在1000元左右。”她们家一年制茶200多斤,谷雨之后就不再采茶,茶基本上都是供应老客户的。我粗粗一算,平均每斤1000元,全年光种茶收入就在20多万。
从山上下来,阿婆问我是否想买点茶带回上海,我说:“今年茶已买了不少,够喝一年,明年来找你。”
“你明年来,我这里还可提供住宿,我家有五间客房,很干净的,可以洗浴,条件一点不比城里星级宾馆差。要不要去看看?”阿婆又问。我说好啊,我想先去看看老龙井和翁家山小学。阿婆又很热心地做向导。
翁家山,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一口老龙井相传由东晋葛洪开挖,因此又称“葛洪井”。老郁笔下的翁则生当年是翁家山的一名小学教师。翁家山小学的出名更因为是陶行知的国民教育。《西湖八小孩日记》让这所山村小学名闻遐迩。老龙井仍在,有游客在那里提水洗脸洗手,只是翁家山小学不知什么时候成了村委会,而如今“村委会”的牌子又被摘下,正在大兴土木。我问阿婆:“大兴土木为哪般?”阿婆答:“谁知道呢?”在惆怅中我拿相机拍照留念,无意中发现那块小学旧址的招牌被丢放在角落里。
阿婆家是幢三层小楼,位于柏油马路的拐角处,屋前是路,屋后是山里的茶园,地理位置好,小楼建得很气派,是户殷实人家。女儿去城里上班了,女婿在外面忙,一家人都很勤俭。阿婆领我参观客房,五间客房已租出四间,客房整洁舒适,每晚住宿费在200-250元之间。春天茶季贵些,生意还不错。“这里不像西湖边人多,很安静,空气也好。周边景点像满觉陇、龙井村、九溪、烟霞洞离这里很近,散散步就可以到了。”阿婆虽然带点推销的口气,但话倒是不假的。
之后,阿婆很客气地请我们在茶桌旁坐下,沏了杯龙井茶,她没有像当年翁则生那样在茶里放桂花。80多年前翁则生对老郁说:“这茶叶是我们自己制的,你说怎么样?”80多年后,蒋家阿婆也这样问我。不同的是,老郁当年并不看茶叶,只在乎“触鼻的桂花香气”,而我只在乎茶。好茶没有桂花照样清香,而且香得更纯粹。
客厅环境很好。阿婆推开窗,“你看,窗外还有棵桂花树,再过两三个月来,桂花开了,很香的。”
窗外真有棵桂花树,十多年了,枝叶繁茂,只是还未开花。翁家山的桂花开得迟,香气持久。翁家山的茶香,又何尝不持久呢?
临别,我向阿婆要了张名片,没准明年开春我真会去找她。翁家山能让老郁情有所钟,能让城里姑娘下嫁,为什么不能让我一去再去呢?